|
【保變大工匠】崔勇:弧光閃爍焊亮夢想一個剛毅的身影,戴著安全帽,穿著工作服,面罩遮住了整張臉,蹲在一臺變壓器油箱鋼結構面前,嫻熟地操作著焊接機器人,焊槍發出刺眼的藍色火光,金色的焊花四處飛濺——在保變電氣油箱分廠車間內,筆者見到了正在一線作業的他。取下面罩,看到的是一張英俊的笑臉,還有滿臉的汗水。他就是共產黨員、油箱分廠楊旭勞模創新工作室核心成員崔勇。 多年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用精湛的技術,演繹著無數個精彩瞬間,用鉆研的韌勁,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喝彩聲,用辛勤的汗水,傳承著保變人的匠心精神。 二十年磨礪 成就焊接骨干 2000年,崔勇從部隊復員進入保變電氣油箱分廠,成為一名焊工學員。通過幾個月的焊接基礎培訓和一線實踐后,他才知道什么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離開培訓基地的那一刻起,之后的路完全要靠自己,從邁出這第一步開始,他寫給自己一句話,“前路崎嶇無所顧,身后景秀伴征途”。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都要把走過的每一步路變成值得回看的風景。 崔勇剛剛到焊接車間一線工作沒多長時間,就趕上了三峽工程建設變壓器制造任務。要干三峽工程的產品,需要取得德國西門子認可的國際焊工證書,才能具備相應的焊接加工資質。他作為第一批參加證書資質考試的人員之一,重新返回培訓基地。 面對這種挑戰他很興奮,如同上了戰場,軍人想要建功立業就要在戰場上證明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全身心投入的焊接培訓中。 經過反反復復的思考、練習,一點一滴的提升自己,最后一次性通過了所有考試科目,取得了認證資質。再次從培訓基地出來,像破繭而出生出翅膀一樣,在參與并圓滿完成三峽變壓器制造任務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自己的焊接水平,并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工作經驗。 2008年,崔勇從焊接作業轉為鈑金作業!叭碌墓ぷ,沒有師傅帶,沒有學徒期,一個人直接上崗開干,新的挑戰,還是一樣感覺,興奮。不光要能干得了,還要干得漂亮,這就是我當時想法!彼貞洰斈甑那榫皶r說!安还苁裁串a品,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自己滿意。質檢要求的是最低標準,我要做的是,能做到十分絕不做九分。當然,這意味著個人的更多付出,畢竟質量和進度都需要保證。怎么能干得好,還能干得快,不以犧牲質量為前提的快,就是高效而干得巧,這是需要充分調動腦力和體力的! 整整三個月時間,崔勇體重直接降了30斤。但是他卻積累了很多好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為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好的扎實的基礎。 崔勇給我們舉例說,最近他們在制作核電變壓器油箱,由于箱沿部分有低磁材料,加要焊縫結構形式特殊,造成焊接變形量大,箱底箱沿焊后下翻嚴重,后期整形困難,后遺癥較多,影響核電產品的整體加工質量。為此,他提出了針對此問題的加工方案,基本做到零變形零整形,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這其實就是原來在加工GIS部件中自己研究的工作方法,雖然加工的東西不同,內在原理卻是相同的,可以舉一反三的進行實際靈活運用。 如今,崔勇已在焊接崗位上工作了22個年頭。參與完成了眾多大型水電工程、重點核電工程等變壓器產品的焊接制造任務。以高質量、高標準為國家打造國之重器。 勵志創新 潛心鉆研攻難關 關于創新工作,崔勇介紹說,“做完一件事不難,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因為要做好一件事那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好是相對的,是相對之前的,是根據當時的條件來說的,但什么事情都是在一直向前發展的,現在的好并不能代替以后的好,如果之前的好停留的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很大的慣性,再想要改變它會特別難,所以,真正說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個比方,一件工作,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在這么做,但是你覺得現在可以做的更好,想要改變現狀,可能有人會說,現在這樣不挺好的,多少年一直都是這樣,你要改變那不是給別人找麻煩嗎。那么怎么辦?只能就從自己做起,用改變的實事來作無聲的說明,用改變的結果來作潛移默化的宣講,慢慢推動慣性思維的腳步! 2018年,公司為提高焊接自動化水平,購買了焊接機器人。面對這個陌生的設備,當時它并不被多少人看好,認為在這里沒有它施展的空間和用武之地,用不了幾天可能成擺設了。 崔勇作為第一批焊接機器人操作者,開始潛心學習焊接機器人最基礎的操作應用。從一條最普通的平直焊縫開始,就每一道焊縫的焊接結果進行反復觀察對比,研究思考,分別找出好的和差的所涉及的關聯原因和影響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確定最佳示教條件,以獲得優質穩定的焊道質量。就這樣,在循序漸進中,一邊熟悉機器人的應用,一邊熟悉機器人的脾氣和秉性。崔勇說,“一直到現在,熟悉每一臺機器人的脾氣秉性其實比熟悉機器人的基本操作更重要,因為它有時候沒有任何征兆就‘鬧脾氣’,你會感到無所適從,一時摸不著頭腦,因為設備結構復雜,涉及的零部件很多,要花很多時間去一一排除找到真正的原因,不然就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愛護它,了解它是保證它正常運轉、干好工作的前提! 隨著對焊接機器人不斷深入的了解學習,崔勇利用工作閑暇時間準備制作了各種試件,對各種焊接方法進行了試驗,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機器人焊接方法和焊接規范,并逐步應用到實際產品生產中。當人們看到這些光亮整潔精致的焊道之時,都開始有意識的對焊接機器人在這里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焊接機器人開始了在這里的真正融入。 之后,崔勇又通過自制工裝工具對焊接機器人的更復雜應用進行了逐一探索,為后期的應用實踐提供技術支持,F在機器人銅板焊接也馬上就要從試件試驗階段轉到實際產品焊接中了,崔勇通過反復的試驗,進行了各種方法的嘗試,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一直沒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終于取得了突破,解決了機器人銅板焊接的問題。隨著,焊接機器人應用的不斷深入,對產品的焊接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和危害。 崔勇說,“在這個崗位上,可以說是挑戰無極限。手工焊技術的發展相對來說要慢一些,主要強調的是個人技術,而機器人焊接技術的發展速度會比較快。因為機器人它就是一個平臺,就像一臺計算機,能承載太多的新技術新軟件新硬件等等,每一次的更新都意味著它能做得更好,而你要學得更多,這樣才能發揮出它所具備的能力。所以,只有不斷學習鉆研才能做到人機合一,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突破” 匠心傳遞 共促企業發展 崔勇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及時把總結的心得和實踐經驗以文字和圖像的形式記錄在手機中,從中甄選出關鍵技術上的研究成果資料做成課件,在里面對具體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詳細的說明,然后把這些實時分享到自己所在的工作群中。 在現階段,新的焊接機器人設備在不斷增加,加入到機器人崗位的人也在逐步增多,他們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崔勇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所有相關的方法經驗做詳細的介紹說明,讓新人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操作技巧,保證設備的最佳運行狀態,保證設備的操作安全。 崔勇說,“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焊接機器人在公司內的全面發展的,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所以,不管是遇到問題還是收獲到經驗都需要分享,在共同解決問題時、在共同學習中不斷進步。這樣,有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焊接機器人的發展中來,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快速推動焊接機器人的應用發展”。 崔勇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練就了過硬的本領,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一致好評,成為了油箱分廠焊接工序的中堅力量。二十年間,他先后獲得了公司先進個人、優秀技術工人、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產黨員等殊榮。 一項項榮譽承載著二十年如一日奉獻青春的點點滴滴,也記錄著他奮斗拼搏的足跡,更見證了他一個又一個難忘的瞬間。(寇穎倫 王一然) |
COPYRIGHT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